伴隨市場調控的延續和深化,惠州房地產市場由亂到治回歸理性,但新階段也面臨著新的挑戰,這也使得如何建立起長效的住房機制備受關注。
日前,記者從惠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獲悉,由該局牽頭編制的《惠州市住房發展規劃(2019—2022年)》(下稱《住房規劃》)正式通過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實施,針對未來幾年城市住房工作的發展目標、房源規模和空間布局等提出要求,計劃建立起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建立“可預期、可負擔、可選擇、可宜居、可持續”的住房發展體系。
根據《住房規劃》,2019—2022年,惠州將供應43.68萬套住房,通過構建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機制,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住房目標
建立起住房長效機制保市民安居
自2016年10月惠州啟動新一輪的房地產市場調控以來,在密集的調控政策、專項整治、動態巡查等舉措下,市場秩序“由亂到治”,但如何實現長久的平穩?市場各方對住房市場長效化機制的呼聲漸高。
2018年,惠州召開全市房地產行業座談會時就提出:堅持調控常態化,大力發展租賃市場,逐步建立起多主體、多渠道供應的住房體系。
《住房規劃》指出,2019—2022年,惠州全市將批準預售新建商品住房(不含“三舊”改造)42萬套(4200萬平方米);發放公共租賃住房補貼2000套;籌集建設人才安居住房6800套;籌集建設國有機構租賃住房8000套,推動住房選擇的多元化,保障市民安居樂業。
行業調控
房住不炒是基調 確保調控政策的連續和穩定
“經歷了近幾年的發展,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和調控已然融為一體,調控成為了惠州樓市的新常態?!被葜輼鞘心持麑<彝瑫r也指出,盡管在調控持續深化的背景下宏觀市場呈現平穩健康的局面,但在局部領域和項目經營過程中,不和諧的波動因素仍然存在。
關注動態市場就會發現,在9月中旬,被稱為惠州樓市“限價令”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商品房銷售價格行為的通知》三年有效期將到期之際,大量中介機構傳言的“限價令到期,房價將面臨大漲”就引起了大量購房市民的恐慌,擾亂了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如何更有效地鞏固穩定市場基礎面,進一步推動后續市場更加穩???《住房規劃》提出要繼續嚴格執行各項調控措施,確保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與此同時,《住房規劃》也提出將結合城市各區域和各階段的實際情況精準施策,實行差別化調控政策,滿足首套剛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機炒房。同時要求主管部門加大市場秩序規范整頓力度,加強市場檢查和各種開發建設行為、交易行為的監管,嚴厲打擊房地產企業和中介機構違法違規行為,并做好預判和政策儲備,防范市場劇烈波動。
“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還要進一步加強對商品住房樓盤的監管,防范和化解市場的風險危機?!笔凶〗ň窒嚓P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不斷強化監管,防范樓盤出現的資金鏈斷裂、延期交樓、買賣合同糾紛、質量糾紛、物業管理糾紛等問題,同時督促房地產開發企業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建設施工,保質保量按時完成新建商品住房的竣工驗收與交付使用,確保行業及社會的穩定。
市場供給
商品房供應逐年遞減 根據庫存動態供地
如何實現“房住不炒、住有所居”的調控目標?記者注意到,《住房規劃》將協同未來幾年的土地出讓計劃統籌考慮,在住房供應的源頭上進行調節,有序有度地提供住房用地保障。
在規劃周期內,惠州新建商品住房所需住宅用地計劃通過招拍掛出讓方式供應面積共計約為350公頃(惠城90公頃、惠陽70公頃、惠東50公頃、博羅60公頃、龍門20公頃、大亞灣0公頃、仲愷60公頃),其他所需住宅用地則通過挖潛存量住宅用地、推動城市更新等途徑供應,籌集建設保障性住房、人才安居住房、國有機構租賃住房所需用地優先利用存量住宅用地。
值得注意的是,《住房規劃》在明確土地供應總規模的同時,還要求結合市場實際情況控制好住宅用地供應的規模、布局和節奏。指出對商品住房消化周期在36個月以上的,應停止供地;36—18個月的,要適當減少供地;18—12個月的,維持供地持平水平;12—6個月的,要增加供地;6個月以下的,要顯著增加并加快供地。
對于新增住宅用地供應緊張的縣區,則要求已出讓未開工住宅用地加快開發進度,切實通過嚴把土地供應關穩定市場住房供應規模。
來源 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