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立足“老之所需,小之所盼”,不斷建設完善共同富?,F代化基本單元“15分鐘公共服務圈”,通過強謀劃、優服務、重保障,形成“規劃+集成+平臺+聯動”的公共服務治理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優質共享,有效提升公共服務的精準度、精細度、精益度,不斷提升群眾體驗感、獲得感、幸福感。
統籌規劃布局,推動公共服務配置均等化
規劃引領促提升。堅持全市城鄉風貌、未來社區、未來鄉村、現代化美麗城鎮、風貌特色鎮一盤棋謀劃,一體制定《嘉興市城鄉風貌整治提升行動方案》《嘉興市高質量推進全域未來社區建設實施意見》《嘉興市高質量推進風貌特色鎮示范建設行動實施方案》,規劃72個鎮(街道)、445個城鎮社區,統籌單元布局、設施配套、整體計劃,做好主要生活場景布局銜接,形成“多規合一”的5分鐘、15分鐘適老宜少公共服務設施矩陣。
地方導則顯特色。按照“一統三化九場景”要求,率先印發省內首個統籌未來社區、完整社區、老舊小區相關工作的市級技術導則《嘉興市“溫暖嘉”未來社區生活圈配置導則》,聯合發布全省首個未來鄉村地方標準《嘉興市全域未來鄉村生活圈導則》,以“5-15分鐘生活圈”形式,在城鄉全域布置“基礎保障型、品質提升型、特色引導型”3類設施,全面提升教育、文化、醫療、養老、體育、休閑等設施的配建水平和服務功能。2022年成功打造20個具有嘉興特色的“溫暖嘉”社區生活圈。
部門聯動聚合力。與民政、婦聯、衛健等部門聯合制定《嘉興市“十四五”時期“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為實現老年友好型社會和建設兒童友好城市提供有力支撐。與農業農村局聯合制定“未來社區+未來鄉村”聯動推進計劃,以城鄉生活圈打造為切入點,在王店鎮、濮院鎮等6個鄉鎮進行試點,統籌服務供給,促進土地、資金、人才等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構建城鄉并進、層級疊加、功能復合的“一老一小”城鄉生活圈體系。
擴大普惠供給,推動公共服務要素統籌化
盤活存量增加一批。全面推行“統籌整合、綜合改造”,在風貌樣板區、未來社區、美麗城鎮內累計摸排國有企業房產2919處、閑置面積約40.9萬方,優先提供給鄉鎮、街道、社區用于養老托育、醫療衛生等配套服務。如海寧市長安鎮江原長安鎮文教中心進行改造更新,增加公共服務功能,黨群服務心,黨建廉政館、向日葵婦幼活動中心等20余個功能室一應俱全;平湖鐘埭社區利用社區用房補足嬰幼兒照護服務站與養老服務站,受益居民超3000人。
功能補齊配建一批。在全市開展共富基本單元公共服務設施補短板行動,循環推動公服設施有序更新,目前新增公服空間5000平方米以上,落地113個省級“一老一小”服務場景。通過嵌入方式提升現有公共服務設施和土地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城區邊角地、閑置地、零星空地等進行微改造,建設一批“口袋公園”,配套設置景觀廊架和座椅等休憩設施,滿足居民生活需求,形成高品質生活圈。截至目前,改造建設口袋公園30個。
服務集成優化一批。通過系統梳理低效閑置的小微空間,開展共富風貌驛建設,打造17個集閱讀、交流、休憩等功能為一體的公共服務綜合體,滿足高品質生活需求。構建涵蓋辦公、商業街區、購物中心、租賃式住宅以及公園綠地等為一體的城鎮綜合體,引入潮流餐飲、咖啡、文創等休閑商業,形成居住、生活、商務、休閑娛樂之間的互通互聯,推動公服集成建設,增強“一站式”服務供給能力。
注重改革創新,推動公共服務保障優質化
構建“資金+信貸”的公服保障體系。發揮財政激勵引導作用,對市本級創建成功的省級未來社區一次性給予600萬的獎補資金,對通過綜合評價的風貌特色鎮給予1000萬元以獎代補資金。暢通金融支持渠道,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共富基本單元公共服務項目的信貸支持。如,海寧市住建局與農行海寧支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已對共富基本公共服務項目授信95億,投放貸款32億。
深化“安養+未來”的運營模式。積極培育、引入托育、養老等專項服務運營商,集成推動老幼服務供給。如,南湖區云陽社區通過與企業合作,引入“嘉科養老”作為第三方運營入駐社區開展各項為老服務項目,打造嘉科e家平臺,系統化分類化管理服務社區老年人,推出“相約星期四”“情暖云陽”等為老服務品牌,每年開展為老服務講座培訓近百余場,累計受益人數近千余人次。
打造“平臺+共享”的管控機制。打造共富基本單元“四位一體”數字化管理平臺,將人口總量和人群結構特征、居住空間位置、服務設施分布等集中呈現在一張底圖上,實現208個在創基本單元人口、資源、服務底數“一屏清晰”,教育、衛生、養老、助殘、文化、體育等5244個公共服務基礎設施資源“精準畫像”。(廳保障處、嘉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供稿 編輯 蔡璟瑾)
來源: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